在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俱乐部杯国际雪橇联合会世界杯分站赛中,中国雪橇队表现惊艳,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,选手李明在男子单人项目中以0.世俱杯买球03秒的微弱优势夺得银牌,这是中国队在世界杯分站赛中的首枚奖牌,标志着中国雪橇运动的重大突破,女子双人组合张雪与王冰也以稳定的发挥跻身前五,刷新了亚洲选手在该项目中的最高排名。
雪橇运动起源于欧洲,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冬季项目,运动员需俯卧在雪橇上,以超过130公里的时速滑行于冰制赛道中,稍有不慎便可能因高速离心力而失控,雪橇被称为“冰上F1”,对选手的技术、心理和体能要求极高,过去,这一项目长期由德国、奥地利等传统强队垄断,但近年来,随着中国队的科学训练和人才储备,亚洲力量正逐渐崭露头角。
本次比赛在瑞士圣莫里茨举行,这条拥有百年历史的天然冰道以坡度陡、弯道急著称,李明在决赛轮顶住压力,以1分45秒22的成绩完赛,仅落后于卫冕冠军、德国名将马克·舒马赫,赛后采访中,李明难掩激动:“这块奖牌属于整个团队,我们每天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中训练,就是为了证明中国选手也能站上世界舞台。”他的教练刘岩表示,李明的成功得益于近年来引进的高科技训练设备,包括模拟赛道和风洞测试,帮助选手精准优化姿态以减少风阻。
女子双人项目同样亮点纷呈,张雪与王冰搭档仅两年,但凭借默契配合和爆发力优势,在比赛中多次实现弯道超车,最终以1分46秒78的成绩位列第五,国际雪橇联合会官网评论称:“中国组合的进步速度令人惊叹,她们的技术动作已接近欧洲顶尖水平。”
雪橇运动的危险性也在此次赛事中显现,加拿大选手卢卡斯·格林在训练中因赛道颠簸导致雪橇侧翻,虽无大碍,但被迫退赛,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关于赛道安全标准的讨论,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总监回应称,将考虑在弯道加装缓冲装置以降低风险。
中国雪橇队的崛起并非偶然,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,国家体育总局便将雪橇列为重点发展项目,先后派遣运动员赴欧洲训练,并聘请外籍教练指导,国内首条专业雪橇赛道“雪游龙”于2020年建成,为选手提供了全年无休的训练环境,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磊表示:“我们正逐步填补装备研发、医疗保障等短板,目标是在下届冬奥会上冲击奖牌。”
赛场外,雪橇运动的普及也悄然升温,北京延庆的青少年雪橇夏令营今年报名人数较往年翻倍,部分中小学还将雪橇知识纳入体育课程,体育评论员田华指出:“小众项目的‘破圈’需要明星选手带动,李明的成功或将成为中国雪橇发展的催化剂。”
随着赛季进入尾声,中国队已锁定世界杯总决赛席位,下一步,队伍将赴挪威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,备战明年的世锦赛,国际奥委会官员评价称:“中国队的进步为雪橇运动注入了新活力,未来亚洲或将成为这一项目的新兴力量中心。”
在冰雪运动全球化的浪潮中,中国雪橇队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高舞台,他们的故事不仅关乎奖牌,更诠释了挑战极限、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。